
從薪資方面看,電競行業薪資從2018年的18.39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23.89萬元,2021年1-8月為26.48萬元。而目前這一數字比金融、互聯網行業分別高出0.58萬元、2.6萬元。
2021年電競平均年薪達26.48萬元,增幅超12.69%
電子設備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下,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國內各項電子競技賽事逐漸都建立起了聯賽機制,賽事聯盟化成趨勢,而選手職業化發展的體系也逐漸建立,與此同時,電競產業鏈的延伸也帶動了許多相關職業的產生。
電競從工作性質到薪資體系都與普通職業有著較大差別,但隨著電競行業高速發展電競職業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電競行業在中國愈發成熟,電競成為了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電競作為新興產業,給城市數字經濟產業升級或融合帶來了新機遇,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從投遞電競子領域的求職者人數分布來看,戰隊/經紀公司、游戲開發、游戲發行的投遞者占比位居前三,分別為33.49%、24.99%、14.61%,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最強。其他子領域均低于10%。戰隊/經紀公司、游戲開發、游戲發行也是新發職位最多的三大電競子領域,這表明機會越多的領域,越吸引求職者投遞。
為搭建優秀人才與電競企業建立有效的交流平臺,電競大生意自10月13日周三開設新欄目“電競招聘”,新欄目每兩周更新一次,將為大家推薦電競、游戲相關行業的優質崗位信息,其中也將包括部分電競俱樂部的選手招募信息,第1期包括了騰競體育、完美世界、網易、米哈游、嗶哩嗶哩5家企業30個崗位的招聘信息。(延伸閱讀:電競招聘|騰競體育、完美世界、網易等5家企業30個崗位)

從2018年到2020年,電競領域中高端人才的平均年薪從18.66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0.58萬元,2021年1-8月為21.60萬元。在各個時間段,電競中高端人才薪資高于全行業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水平。前者2021年1-8月比后者高出3.47萬元。結合電競招聘薪資看,人才薪資也出現了同樣高于全行業水平的特點,這表明企業招聘薪資和人才實際薪資都優于全行業平均水平,較具競爭力和吸引力。
電競行業男性從業者占比達80.6%,為女性從業者的4倍,反映了電競行業男多女少的人群構成。此外,電競行業從業者以高學歷未婚人群居多,大專及以上的從業者占比超9成,其中本科學歷人群占比最高,為63.3%。從年齡看,電競行業人才整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基本為32歲以下人群,其中更多是由90后、95后的年輕人擔任。從業年限整體偏年輕,61.6%的人員從業年限小于三年。
更多從業者出于行業發展前景好、興趣愛好和薪水可觀等原因投身于電競行業。數據顯示,電競行業整體平均月薪為11905元,其中一線城市平均薪資13310元/月,新一線城市平均薪資10402元/月,各城市從業者平均月薪基本均在10000元以上。

電競行業有較高入職門檻,專業人才仍供不應求

電競領域不斷受到市場的重視,而電競人才又較為短缺。在這種情況下,2016年9月,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應在體育類項目中增加“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18年前后,一些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均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越來越多的城市也出現了電競培訓學校,這必然吸引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群進入電競領域,同時也為電競培養對口的專業人才。
由于第一批電競相關專業的人才剛剛進入用人市場,數量相對較少,目前電競中高端人才的專業背景較為多元化,排名靠前的專業以計算機類居多。
賽事服務和技術服務類的崗位仍然是以賽事內容為核心的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目前最為重要的兩類崗位,也是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快速擴張的兩類崗位。目前基本處于飽和狀態,賽事制播和配套內容制作崗位成為賽事公司新的缺口。

從工作能力方面來看,專業知識之外,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和運營經驗等是電競行業從業者所在崗位對從業人員的主要要求。這一調查結果映射出企業更看重溝通與團隊合作,這主要是因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各個職位間高頻次的配合,為了避免低效溝通產生的錯誤和時間成本,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成為電競企業對人才的一項重要基礎要求。
電競是個處于上升期的行業,仍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電競行業在大眾看來,這是一個可以將自己的熱愛當成工作的高薪行業,但付出的也要比其他人更多。橫向將電競人才的薪資與其他行業、城市作比較,電競處于領先水平;將電競自身的薪資縱向做比較,電競人才薪資呈增長態勢,這均表明電競人才更受人才市場青睞。